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当一个成功了大半辈子的精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,他会做些什么?

一个很常见的答案,是写书。回顾半生,既是给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总结,也是履行自己作为先行者的一些责任,给后辈年轻人们一些鼓励和启发,让他们得以提前绕开一些坑。

大约是怀着这样的心情,年过六旬之后,桥水基金创始人瑞·达利欧写下了《原则》,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苏世民写下了《我的经验与教训》……

而在这群精英中,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、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恐怕是最为积极的那一个。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梁建章

除了经营企业之外,这些年他更多时候都是以人口学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,笔耕不缀,写作出版了一系列人口与创新相关的书籍,从2012年《中国人太多了吗?》,到2014年再版《中国人可以多生!》,再到后来的《人口创新力》和《人口战略》……表面上看起来,很多时候“副业”的优先级甚至高过了主业。

这些书多偏学术体裁,其中比较特殊的是一本科幻小说《永生之后》。2020年,受到新冠疫情冲击,旅游业陷入历史低谷,梁建章一边放下身段直播带货,带领携程走出危机,一边在思考中写下了这样一本小说。

《永生之后》的故事大致是这样一个设定:未来,随着长生不老药的发明,全球人口总数暴涨。为控制人口数量,各国法律规定服药的人不可以再生小孩,生孩子就得断药。如此一来,根据选择的不同,地球分裂成了“长生区”和“生死区”两大区域,双方从文化到社会思潮,再到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有着巨大不同……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《永生之后》影音剧预告片

“相对于宇宙的浩瀚,生命固然短暂和渺小,但只要存在生死,渺小的人类就可以无限延续,从而孕育无限的创新,并将其在空间和时间上无限传承。”在书的结尾,他这样写道。

因为不断号召人口政策改革,梁建章在年轻人中有着“催生办主任”这样一个颇有些微妙的名声。前些日子,《消失的她》上映,年轻一代的“恐婚恐育”情绪进一步发作,面对这样的舆论风向,多年来一个劲“花式催生”的梁建章似乎总显得有些费力不讨好。

不过他的努力并不只限于写作层面,而是真金白银在实践自己的理想。

近日,携程集团宣布,自2023年7月1日起,集团正式为海内外所有员工设立生育补贴福利。所有司龄满3年及以上,与携程签订劳动关系的全职员工,在当日之后新生育“程二代”,每个孩子在1周岁至5周岁的生日时均可获得一份一万元人民币的成长礼金。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携程剩余补贴福利

也就是说,生一个孩子,补贴五万。另外公告中还写道:“未来,携程将投入10亿元进行员工生育补贴,预计将有超2万名程二代将因此获益。”

梁建章站在人口发展的历史关口上,用一生的努力,外加1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,带头实现了知行合一。

而更进一步的是,小说《永生之后》正式改编成了同名沉浸式影音剧,于6月16日在上海歌剧院正式举行建组仪式,将于7月中旬正式与公众见面。

以下是梁建章的自述:

创作缘起

我思考过一个问题很久:当今科技发展这么快,未来到底哪项技术会从根本上颠覆现在的人类社会形态?人工智能、虚拟人,还是太空、环境或基因技术?这是很多科学家和未来学家都在思考的话题。

很多技术都有争议。唯一没争议的就是对长生不老的追求,因为没有任何道德风险,没有人会反对和拒绝,对每个人的诱惑都太大了。所以“长生”我觉得是最可能发生,最可能引起人性异化的科学技术。如果它真的实现了,99.9%的概率人类社会将变成老龄社会,因为资源有限,新生儿会越来越少,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因为宗教或者其他什么原因,继续保持代际活力。

这是我之所以要写这样一部科幻小说的初衷。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《永生之后》影音剧预告片

我在经济学领域有一篇关于老龄化和创新的论文,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部分观点:年轻人的创新想法会被老人压制。如果老人永远不退休,年轻人的空间就会被局限,颠覆式创新就不会发生。

这样来看,“永生技术”似乎与老龄社会紧密挂钩,这也基本上可以解释“费米悖论”的学说。在全宇宙范围内,我们之所以没发现外星人,有可能就是因为“永生”的实现,使得大家慢下来了,大家都安静地在一个自己的星球上快乐地永远地活着,不再向外探索宇宙。

“永生技术”,某种意义上就是费米悖论中的“大过滤器”。

对于这些话题的探讨,我之所以会选择用一种科幻小说的方式来阐述,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推导,是因为未来技术对于人性的影响具有太多不确定性,用故事的形式会讲得更清楚一些。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《永生之后》书内插画

《永生之后》的设定,是在“延生药”成功研发之后,地球人类按自身意愿分成了“长生区”与“生死区”。两个区各有特点:一个区稳定,人口更多,相对保守;另一个区更有活力,更愿意尝试和冒险。两个区的代表人物之间相互有冲突、有爱情,最后有和解。

创新,其实就包含了创造后代的意思。创新跟传承,两者能兼得固然很好,但这在人类有能力到外太空移民之前是不可能的,因为资源不够。

送两个人到月球或者火星上,那可能再过几十年、一百年就可以了,但要移民一百万人到那边生老病死,可能上千年才能做得到。

但如果要选择,选什么?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创新。

如果永生了,但没有任何可以做的事情,也没有后代,整个社会是固化的,那其实非常没有意思。等于坐一辈子牢,很可怕的。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《永生之后》书内插画

这和现在的人口问题也有关系。许多经济学家跟我的观点相同,都说生孩子少不好,可根本的不好在哪里?就在于创新的缺失。如果没有年轻人作为新鲜血液加入,整个社会结构就会发固化。相比之下,劳动力短缺其实只是次要问题。

这本书的意义也在于此。永生很珍贵,但从人类大的意义来说,种群不光要延续,还要有创新,要不断探索未知,要不断有新鲜的血液和想法加入才行。

关于现实

过去几千年,虽然技术发展很快,人性却异化了。把五千年前的一个古人放到现在,他还是能够理解亲情、爱情和生育。然而过去两百年,最大的人性异化就是人们开始不生孩子了,家庭规模也缩小了。

为什么会这样?

其实就跟“长生不老”有关。

比起几百年前,人类寿命已经延长了一倍。三百年前人均寿命大概只有40岁,现在到了80岁,许多新问题就出来了:未来活到一百岁,真的要结婚吗?一辈子爱一个人真的行吗?……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图源:网络

过去几年,年轻人普遍追求享乐主义,活在当下,怎么快活怎么弄。但什么叫快乐?我觉得应该是时间久了不会后悔,有些人沉迷于看抖音,可能看的时候挺快乐,过后没感觉了,为什么?因为这是空虚的,对未来或对其他人都没什么正向作用。

根据本能,人类之所以能够演化到进化到现在,除了表面的快乐,其实也会追求一种更深刻的意义。

这几年我看了很多哲学和宗教的书。人类本能其实还在于两点:传承与创新。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强调传承,有一点青史留名的情怀,但缺乏创新,因为当时确实没有创新的条件。西方也一样,他们的古代哲学几乎也都没把创新当作一个很重要的东西。

然而,一个人跟爱人基因的组合,其实也是一种创新。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图源:网络

现在我们终于有条件进行更多种形式的创新,比如科技、文化、艺术,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强,这些是积极向上的意义,是真正的快乐,相比无聊的娱乐更加有意义感。每一个人潜意识中其实都在追求能够留下一些什么东西,无论是基因还是创新。如果一个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能够自洽,必然和种群的延续一致,不应该有矛盾。

创新很重要,对于社会进步、国家竞争、企业竞争、个人事业都很重要。但归根结底,它还是一种人性的满足。就好比旅游,同一个地方去第两次,兴奋度可能就会下降很多,电影看两次也是一样。但如果看到一个新的故事就会特别兴奋,看到科技的新进展一样也会特别兴奋。

未来,有AI代替我们做很多的重复性工作。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从事创新相关的产业。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
然而,重度老龄化社会的问题除了拖延,还有晋升机会少,年轻人上升空间不足。老人跟年轻人相比,知识经验会越来越多,但接受新东西的能力会下降,因为大脑容量只有这么些,记忆力也会衰退。所以越是颠覆性、大跨度的创新,越可能来自年轻人。他们的脑子没被完全塞满,只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指导,很容易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出一些新的事物。

创业一样会受影响。假设年轻人创造一个年轻人喜欢的新东西,但由于年轻人少,大部分需求是老人在占据,导致创业也变得更难了,整个结构都更有利于那些守成的公司。

所谓老龄化和人口减少问题,根本上都是少子化的问题。它不仅仅导致人口总量减少和人口结构恶化,对创新的影响才是最致命的。

关于市场

这本书比较适合搬上舞台。我觉得舞台剧效果能促成深度的哲学思考,对观众来说,可能也会比看书更好接受。

相比小说,舞台剧剧情会有比较大的变动,这属于导演和编剧的再创作,以便让它更适合舞台。基本设定没变,还是生死区和长生区的冲突,但情节做了一些调整,突出了一些重点。毕竟舞台剧就一个半小时,相比小说会进行一定的简化,也会增加一些冲突。

我觉得,虽然现在上网看书看电影都很方便,但是现场感受和自己在家还是不一样。这么多观众在一起思考这样一个哲学命题,应该会有一个更加震撼的效果。再说现场的沉浸式演出还能顺便带动消费和旅游。

对话梁建章:我是怎么把「生命意义」搬上舞台的

《永生之后》影音剧建组

我不在乎短期的市场反应,所有新故事都会有一个预热的周期。如果在乎短期反馈,肯定会根据现有IP翻拍一个什么东西,但这么做意义不大,还是想创造一些新的故事,而新的故事肯定要有更加深刻的意义。最深刻的意义,我觉得莫过于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了。

这些年,关于人类生命意义的探讨不多。毕竟人类社会刚刚发展到这个阶段,绝大多数人都还是在为生计奔波,时间大部分用于养家糊口,很少思考这些,觉得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。如果能引发大家的思考,产生一些触动,就很好了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qasks.com/archives/20399

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,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,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,行业技能,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、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特此声明!
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